Lore: 我不甘心自己的疑不按劇本發展,所以就重開一集,前面的都不要了!
—- 3天禪期分享(3R3), 2015/04/18 ~ 20
上次完整參加禪三是一年多前。覺得時間過得還真快,漫不經心地混著一年就過去了。這次禪期的一開始,老師就鄭重地告訴我們,”要每一秒鐘都算數!”。其實類似的叮嚀已經出現無數次,但這次我才終於決定不再東拉西扯,給自己留退路。
因為我的習慣選擇性地疑,不是每一件事,每一個我都好好面對,而且自己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意識到,所以這次禪期一開始,星期五晚上打坐前的第一次小參老師就提醒我必須真實察覺與面對每一個我。
星期六上午的小參,老師第一次比出了「放大那一秒」的手勢。我立刻有些焦慮,不確定我聽到、以為的 跟老師說的是不是同一件事,也不確定我能不能做到,但Linda要我不必多作分析,做就對了!
於是我開始依照指示,想盡量「放大每一秒」,嘗試搞清楚~在我發現了放空/空白然後趕快回來問”什麼是無我?” 的前一刻發生了什麼事?但從頭開始一路小心翼翼的結果是,我沒有空白,於是反而無法現場捕獲原本我想要的空白後重新回到問題前的瞬間。
可是也因為這樣一直專注的關係,我突然發覺我的「空白>>睡著>>再回來問”什麼是無我?” 」的行為, 其實只是問安心的,是當狀況已經亂七八糟後,我想要回來重新掌控局面的舉動。我之所以想要掌控,是因為我不想承認也不甘心自己苦心醞釀半天的疑竟然走樣、不按劇本發展,而”我”就是不想接受這種變化! 所以我就重開一集,前面的都不要了!
發現自己想法/做法原來是這樣,後來在空白/昏沉發生時,變得決定用更多的力氣去看、去疑~ “現在這個真的就是我啊,無我! 無我?” ,而非立刻把前頁撕毀、丟棄、不算。當狀況還沒有偏離太多時方法就是這麼持續使用著,但當再次被強烈不願意接受的事情挑戰時,舊習慣就又回來了。星期六的晚上,腿部肌肉開始出現不自主的抽動,因為知道這樣抖下去等會腿就會痛,我嘗試穩定住身體對抗抽蓄震動的幅度,注意力大部分是放在對抗上,疑無我變成是附帶的,更別說什麼「放大那一秒」了。
星期天做完除草工作後在草坡上悠晃曬太陽時,Linda問我 “妳剛才那一節,擠眉弄眼的在幹什麼!?”,我說因為很痛,就會用別處用力看會不會比較不痛。 其實,我這些動作明明就是和對抗抽蓄一樣,只是無效的掙扎,但我的老習慣就這麼重演,我還是沒有好好的把方法用上。一直到被老師提醒了我才發覺,有些懊惱,只好決定下午開始要好好把握機會。
似乎是下午第二堂的中間吧,我本來專注於監看「放大那一秒」的細節,唯恐遺漏任何一個影子,Linda走到我旁邊時說”你就只是不知道而已啊!” ,我突然想起~ 嘿! 重點是我不知道什麼是無我耶! 才又開始疑到底什麼是無我,和每一個察覺到了的我。結束後中間休息時的小參,老師罵道”為什麼要等我喊了你才要開始?! ” 我才知道,原來方法是要這樣用啊! 老師瞪大眼睛再次叮囑”那知道了就要一直繼續下去!”
繼續的最大成果是,我發現我竟然可以面對痛了! 星期天和星期一有兩次連香的後半痛都再度出現,我還是很痛,心裡很掙扎,肩頸不時收緊,但是卻可以同時真的去疑~ 我現在就這麼痛,這痛,是無我?! 掙扎也無我?! 僵硬也無我?! 皺眉也無我?! 抿嘴也無我?! 期盼Linda快敲鐘的也無我?! 希望落空時,自我安撫一下的也無我?! 很想放過自己又不甘心再次放棄的也無我?! ……本來每次痛一來我就只想快轉,趕快結束一切的,但這次我可以放慢下來,用比正常還慢一點的速度看每分每秒發生的事情,疑每一個察覺了的起心動念。星期一下午最後一次連香時,那真的是痛到最最高點,但是”要每一秒都算數”的叮嚀讓我總是選擇繼續下去。
原來痛就真的只是痛,就算是很痛也還是可以疑的,只不過直到這次我才親身證明了這件道理簡單的事情。**** 查看更多學生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