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Zen Center      無有禪社

  • None Zen Center
    • Zen.Teacher
    • History
  • Zen Practice
    • What is Zen?
    • What is Zen Practice?
    • What is Doubting Meditation?
  • Practice with us
    • In-Person
      • San Jose Center
        • Beginner’s Class
        • Advanced Class
        • Sitting Sessions
        • Daylong and Retreat
        • Disciple Program
        • Customized Class
        • Zen Party
      • Manchester Meetup
        • Beginner’s Class
        • Bridging Class
        • Advanced Class
        • Sitting Sessions
        • Daylong and Retreat
        • Disciple Program
        • Zen Party
      • Taipei Center
        • Beginner’s Class
        • Bridging Class
        • Advanced Class
        • Sitting Sessions
        • Half-Day and Retreat
        • Disciple Program
        • Customized Class
        • Zen Party
      • Tainan Center
        • Beginner’s Class
        • Bridging Class
        • Advanced Class
        • Sitting Sessions
        • Zen Party
    • Online
      • Online Zen School
      • Real time classes
  • In-Depth Training
    • Discipleship
    • Instructor Certification
    • Zen Retreat 2022
    • Zen Retreat 2021
  • Support
    • Support San Jose Center
    • Support Taipei Center
    • Support Tainan Center
  • Contact
  • 無有‧禪社
    • 無有禪社
    • 禪.老師
    • 歷史
  • 參禪
    • 什麼是禪?
    • 什麼是參禪?
    • 什麼是疑練習?
  • 與我們參禪
    • 禪社地點
      • 聖荷西禪社
      • 曼徹斯特禪社
      • 台北禪社
        • 初學班
        • 銜接班
        • 進階班
        • 參禪共修
        • 半天和年度禪期
        • 客製課程
        • Zen Party 禪聚會
      • 台南禪社
        • 初學班
        • 銜接班
        • 進階班
        • 參禪共修
        • Zen Party 禪聚會
    • 線上禪學院
  • 其他課程
    • 弟子訓練計劃
    • Kids and Youth
  • 贊助支持
    • 支持聖荷西禪社
    • 支持台北禪社
    • 支持台南禪社
  • 聯絡我們

什麼是參禪?

IMG_4588

什麼是參禪(禪練習)?

慢慢地走、盤腿打坐盡可能愈坐愈久、試著專注在你自己的呼吸、傳送慈愛的訊息給所有人、進入到一種專注的狀態去感受安定寧靜以及整個人和宇宙合而為一?哪一種才是禪練習?哪一種才是參禪的最好方法?

當漢傳禪宗的老師們將禪這個字從原本的「定(梵文: dhyana)」,重新定義為「所有一切的真實本性」時,在漢傳禪宗的傳統裡,禪練習的意義就不再只侷限於修行的安定狀態,而是體驗禪、體驗無和妙有。

也就是說,禪練習是一個「使用禪老師所傳遞或設計的方法,親自做實驗,去體驗你和所有一切的本性」的過程。漢傳禪宗的老師們把這個過程叫做參禪:弄清楚什麼是真實的本性,見到真實的你,認識你自己。

你可能從你以前的閱讀或「什麼是禪?」的網頁上,知道了一些基本的禪觀念,但是這種「知道」,比較像是資訊或理論,而不是從你自己的體驗裡所產生的真實了解。漢傳禪宗看重的是個人的親自體驗,而不是經典教理或老師的指導。這些理論和知識被尊敬地視為禪練習的指引,但卻和你個人的體驗無關。如果一個人沒辦法從自己的禪練習體驗裡,產生真實的禪觀念,而只會引用經典或老師的說法,這個人通常會被批評、貶低、或嘲笑為「被老和尚的舌頭瞞」。

為什麼禪宗這麼看重個人的體驗呢?讓我們用臭豆腐做例子吧。臭豆腐是台灣知名的點心,有一些台灣人相當熱愛這種發酵的豆類製品,從其他國家來到台灣的人,對於這個現象深感興趣。如果你是新來到台灣的人,你google臭豆腐貼文和照片,可以知道臭豆腐很臭,有些人無法忍受,有些人很熱愛,還有一些人雖然不喜歡臭豆腐聞起來的味道,但卻喜歡品嚐,例如「它攻擊你的鼻子,卻取悅你的嘴巴」。你可能會非常熟悉臭豆腐的貼文內容,以致於可以從一堆豆腐的照片中認出臭豆腐;你可能從你過去的記憶中回想所有發酵食品的味道,去想像臭豆腐有多臭。但在還沒吃過之前,你永遠認不出臭豆腐的味道,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歡它,對你來說,臭豆腐只是有很多描述和照片印象的3個字,和你的經驗無關。

一直到有一天,你路過了台灣夜市的一個臭豆腐攤子,你聞到味道並且毫不考慮地飛快跑開,你才知道它有多臭。一直到你提起冒險的勇氣,把臭豆腐放進嘴巴裡,你才會知道你是不是喜歡它,也才會知道為什麼有人不喜歡它的臭味卻吃得很享受。一直到你吃過了,所有在網路上的臭豆腐貼文,就不僅僅只是描述和照片,而是經驗分享。在這個時候,對你來說,臭豆腐不再只是一個3個字的名詞,而是一個崁在你生命中的真實體驗。之後,你再也不需要其他人的貼文描述和照片,而是張開大口述說你自己的故事了。

從某個程度上來看,「禪練習/禪體驗」和「臭豆腐體驗」十分相似。比方說,臭豆腐總是臭,而禪理論也總是容易、簡單、而且一直如是──無和妙有。你不是在找尋更好的理論或知識去理解「臭豆腐的長相」或去解釋「真實本性的模樣」,而是你自己對臭豆腐或真實本性的體驗,才真的算數。

不只學生的體驗很重要,就連禪的經典著作和教學指導,都是基於禪老師們的練習體驗和教學經驗。因此,禪宗的老師們發展了多元化的教學風格,並且被廣為認同,區分為5個宗派:溈仰、臨濟、曹洞、雲門、法眼,大約出現在西元790 到960元之間,主要在唐朝(西元 618 ~ 907年)禪的黃金時代。

然而,在不同樣貌的教法之中,重點總是相同────親自練習,見到真實的本性,認識真實的你;模式總是一樣────親自體驗、參禪、弄清楚你到底是誰。

從這個角度來看,那麼,到底哪個方法才是最好的參禪(禪練習)方法呢?慢步經行、只管打坐、毘婆舍那、慈觀、還是奢摩他?只要你專注在你的方法上,看透所有的形式、存在和現象,見到所有一切的真實本性,哪個不是最好的方法?

© Linda Huang and The None Zen Center, 2013. 版權所有。

News FirePromotion

  • Beginner’s Class

  • 初學班

  • Support San Jose Center

View More

Blog at WordPress.com.

  • Follow Following
    • None Zen Center      無有禪社
    • Already have a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in now.
    • None Zen Center      無有禪社
    • Customize
    • Follow Following
    • Sign up
    • Log in
    • Copy shortlink
    • Report this content
    • View post in Reader
    • Manage subscriptions
    • Collapse this bar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