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 我根本沒有疑,只是持續不斷念著話頭,像鳥、蟲持續叫…
──── 2天禪期(2R5)分享, 2014年 6月 14日~ 15日
參加禪二前,近一兩個月沒有在家練習,所以知道此次狀況應該不妙!
果不其然,報到晚上及第一天白天,都是在昏沈妄念中度過,一直到下午才能逐漸使的上方法。其中一堂課,我持續唸著「什麼是無」,清楚聽到外面蟲的連續叫聲、鳥的連續叫聲,於是心理感受到的只有鳥叫、蟲叫、念話頭,三個連續不斷的聲音、像是三條線持續出現,並無再有其他妄念。隨後發現,根本沒有疑的感受,自己只是持續不斷的念著話頭,像是鳥持續叫、蟲持續叫。雖是如此,至少因為專注在「念」,其他妄念沒有像放電影般的不斷出現。
之後的課堂,試著用生活中遇到的事件來疑,像是下猛藥般的還一次用好幾個事件,雖然這樣很快就有疑情,然稍不專注,心就被那些事件、境界妄念給牽引走。 第一天老師講課有提到 「無我,還是會有喜怒哀樂的感受,只是不會停留在那上面,讓那些情緒變成障礙」(自己寫的大意,可能有誤),聽到當下,讓我想起了達賴喇嘛與聖嚴法師的一次對談中,聽眾問他們兩位是否會因為事情生氣,一位回答「一秒鐘」、一位回答「三秒鐘」。所以隨後的練習,當發現有妄念出現後,盡量不要有「耶! 發現一個妄念」或「喔!怎麼又有一個妄念」心情的波動或是住著,而是趕快繼續疑。用餐時,也可以放心微笑去體會食物的美味,而非過往很嚴肅的吃飯。
先前知道一天要坐十幾堂課,這是很「漫長」的一天,所以根本就不去計算已經坐了幾堂,只是跟著上下課堂的搖鈴作息,也就那麼過了一天。
約莫是在第一天晚上或是第二天早上,老師開始引導同學們只用話頭來疑,不要用「事件(例如:身體的感受,或想法、情緒)」。所以在第二天上午,便用「什麼是生活的實相?」、「什麼是無?」兩句「話頭」來疑,經過了幾堂課練習,可以不用持續參那兩句話頭,而可以有較長的疑情持續產生。當然,疑情消失減弱時,還是要回去參那兩句話頭,來增加疑情。
這種感覺挺有趣的,讓自己產生疑情的方法,從一開始的「用生活中的事件」到「用一句話頭」,再到「不用話頭」,像是方法的三階段過程。
而當自己在第三階段,較長的疑情時,老師卻又不斷的要我們問「到底什麼是無我?」,心中突然不解起來,這樣不是退回到第二階段了嗎? 既然都可以不用一直念話頭,便可有疑情產生,幹嘛還要回去念話頭? 下課時帶著這個問題去問老師,只記得老師說「無我就不能有念頭?有念頭就不能無我嗎?」。當下,是不懂這句話的意思的。隨後的練習課,這個問題還是困擾著我,但是一時仍不知該如何解決,只好不管這個問題,讓它隨妄念離去。兩天結束的課堂分享才瞭解,我那「無計可施的不管它」,恰好類似「不住著」。
兩天的密集練習,像是強力灌注了參禪練習的習慣,隨後的一週,輔以自己幾次的練習,於是生活的行住坐臥中很容易有疑情產生,也才體會到「在生活中疑」的感覺。****查看更多學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