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 只有「不知道」與「想要知道答案的迫切心」
—- 3 天禪期分享(3R2), 2014/12/13 ~ 15
此次三天三夜的禪三感覺時間過得飛快,第二天的午餐時,竟然還有一種此餐為何餐,今夕是何夕的疑惑。坐了很多堂課,每一堂的體驗都不一樣,但似乎也都一樣,就是如何從散亂心變成集中心的過程。
第一天坐了十一堂的課,當下以為每堂都有好好練習,但隔天回想起來卻是一片空白,所以知道自己是睡了一天。
第二天醒來的第一堂練習,精神好妄念少,在持續的問話頭時,伴隨來的是一種強烈、未曾體驗過的安定感,當然明瞭’安定感’不是所追求的目標,也不要分心去感受它,但這樣的體驗讓自己更有信心,誤以為專注在疑,就會有這樣的感受。
隨後一整天的練習,幾乎每堂課都可以體驗到不同程度的安定感受,在安定的同時,如果發現自己分心在調整呼吸、或是在感受那安定感,就會試著讓自己回到方法專心疑。同時也感到疑惑,既然每件事都是圓滿的,為何看著那些堆置的桌椅、戶外有枯有榮的花草,卻感受不到是圓滿的? 所以休息時間,看著所有事物,也都在提醒自己要問什麼是無?
晚餐盥洗後的練習,由於已經心力疲憊,所以只能勉強一句接著一句問,讓自己不要散心雜亂。隨後的休息,老師信心喊話,提到累的時候其實是很好練習疑的時間,因為這時妄念比較不會升起。隨後練習課半信半疑的開始打坐,雖然還是很無力的參話頭,但發現真的好像妄念很少耶,不久開始體驗到身心安定的感覺,但不對勁的感覺油然升起,因為白天是專注在參話頭才有那樣安定的感覺’,怎麼現在有氣無力的問也有安定感產生,而且越來越安定! 所以做個實驗,試著不問話頭,安定的感覺竟然持續存在沒有消失! 於是我明白了,這一整天體驗到的安定感,不是自己專注在疑而產生的感受,是身心在無雜念下的自然現象,而我肯定是沒有百分之百專注在疑,才會在每堂課感受到那大小程度不同的安定感(而且還分心去感受它)。 對於這一天的練習成果,真是啼笑皆非!
第三天的練習,就只是專心的疑,不去感受什麼體驗、身體感覺、身體痠痛等。一句接著一句問,雖然沒有什麼強烈疑的感受,至少守在方法上、儘量沒有散心雜亂。「什麼是無我?」 這個現階段不知道答案的問題,雖然知道這是話頭方法也相信它,但內心深處應該還是有點不解。二十年來的建築專業培養,被訓練成有問必答,且要答得快、答得對、答的廣,遇到真不知道的問題,也要在短期內找出答案。所以面對這個不知道答案的問題,除了疑惑,應該是有夾雜著不知如何是好的潛在矛盾。而當老師再度提到「就只是不知道」「接受自己不知道」這樣的觀念時,突然感覺事情變得很單純、輕鬆,我就真的是不知道「什麼是無我」,不需要內在潛藏的擔心、憂慮、壓力,就只有「不知道」與「想要知道答案的迫切心」。
所以接下來的練習,就可以專注在方法上來參話頭。第一堂課結束,清楚的知道身體無什大礙,還是很偷懶的休息按摩身體。第二堂持續的練習,聽到休息的鈴聲,知道自己可以繼續參下去不用休息,但如果不休息下一堂腿痛死怎麼辦?…….起心動念之間,呼吸馬上變得急促,「急促不安的也是無我?」 於是回到方法繼續參下去了。專注在方法上,問與感受,雖然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念口號、從妄念拉回,但持續地累積與蘊釀,有一小段時間是真正心無旁騖的專注在疑。
這次禪三有較多的體驗與感受,對於禪練習增添了信心與自在感。在練習過程中,那些錯誤的體驗,自己回想起來都很好笑,而老師卻都還能還正面的指導鼓勵我們繼續練習修正,很感謝老師因材施教的付出與辛苦。**** 查看更多學生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