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tor: 我心裡的每件事都靜默了下來,我疑著「什麼是無我?」
—- 3天禪期分享(3R4), 2015/06/13 ~ 15
為了準備這次禪期,有好幾天的早上和傍晚,我都打坐四十分鐘。在這之前,我參加過一天禪期,但我想這次是三天,所以我至少應該準備一下,這樣我才能確定我可以沒問題地完成這個三天禪期。在這個禪期裡,我想要努力的事是,可以比較好地去疑那些在我打坐時出現在我心裡的電影,以及試著進入疑的主流。
在禪期一開始報到的時候,我就得交出我的手機和手錶。因此,我決定不論在這個禪期裡,我練習得如何或我應該做什麼,我就只是一堂一堂課地繼續,聚焦在我的參禪,遵從Linda老師的指示。在某種程度上,我決定把我自己交給這個禪期而改進我的參禪,並且希望能夠在朝著「知道什麼是無我」的這個方向上,有很大的進步。
星期五晚上的打坐,我心裡仍然上演著很多的電影,大都是一些過去發生的事,以及一些對未來的擔憂。我的疑很片斷,我只是三不五時地提起那個問題「什麼是無我? 」同時,我也想著這個禪期、這個場地、這些人、這個氛圍,所有干擾我參禪的事。每一次當我發現我在想、在反應、在演電影,我提起問題:「這個我,無我?」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我們在課堂中討論「恐懼」,這使得我察覺在我心裡上演的那些電影,其實是我對自己否能夠應付未來情勢的恐懼,以及害怕別人會怎麼想、擔心別人會怎麼說。
星期六,我片斷的疑持續著,我仍然有很多的妄想、電影、等等。此外,我的腿、背、肩膀開始痛了。我發現我在擔心我的痛,並且試著用毯子和蒲團調整座位來支撐我的身體。在打坐的時候,我一直動來動去,為的是找到一個讓疼痛維持在可容忍狀態的「最坐位置」。還有,星期六非常溫暖,我足足花了二堂課的時間才接受我從頭到腳都在流汗的這個事實。Linda老師的禪修故事,啟發我接受流汗這件事,雖然我真的覺得很不舒服,想要跑開去沖個冷水澡。Linda老師帶領我們討論如何用上方法、以及有哪些不應該、不正確的方法,這對我改進我的參禪有很大的幫助。在打坐的過程中,我漸漸熟悉我的各種形式。我的腿痛、背痛等等,我的妄想、對未來的擔心、過去發生的事、種種的我、肚子餓的我、生氣的我、有愛心的我…有這麼多的我。傍晚我和Linda老師討論的時候,她說我能夠察覺這麼多的我,是很好的進步。當時我很驚訝,因為我認為我沒有在疑,我只是在擔心我的痛、我的坐姿、以及所有心裡的想法。Linda老師的回應給我很大的鼓勵,讓我可以繼續疑下去。到了星期六結束的時候,前一天在我心裡那麼明顯呈現的電影,不見了、出現的頻率和時間長度都明顯減少了。我疑得愈來愈多,我為這個進步感到很開心。
星期天早上,我得要啟動幾堂課,努力讓自己經過一些電影和想法,才能達到星期六的水平。整個下午,我的疑、我的腿痛和背痛、和一些我,主導我的參禪。到了快要吃晚餐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不尋常的事。在某個時間點上,我讓我自己去體驗並承認所有這麼多的我,痛的我、肚子餓的我、生氣的我、有愛心的我、痛到極點而想要放棄禪期的我、想要去沖個澡的我、…這麼這麼多的我。這些「我」的數目快速極劇地增加,以至於我心裡的每件事都靜默了下來,我疑著「什麼是無我?」,一點兒都不覺得痛。我享受著這個狀態,但我同時有點兒害怕,因為這是一個全新的體驗,在這之前是這麼的痛,而此刻疼痛全消,在我心裡只有純粹的疑:我不知道什麼是無我。這真是個奇特迷人的體驗。晚餐後,我告訴Linda老師這整個體驗,她說這是很好的進步,因為我體驗了一些我以前不會相信的事───如果她在這之前告訴我,可以繼續疑而完全沒有痛,我是不會相信的。她還鼓勵我要繼續疑,去發掘到底什麼是無我。晚上,我試著去複製晚餐前的那個無痛感受,但並沒有真的那樣。在討論課的時候,我學習到不應該謀求同樣的經驗,但應該要記取之前用功努力的步驟,事實上就是要記取你的方法。這就是我決定要做的,就只是專注在方法上,看看到底會發生什麼事,而不是追求特定的體驗。
星期一從一開始就很糟糕,我的左腿真是要命。我調整一次我的座位,這樣可以有效地讓腿痛維持在可容忍的限度。還有,這個禪期,我真的累了、精疲力竭了。我疑的時候,一邊跟自己說話,讓自己振作起來,並且接受腿痛。我只是不知道什麼是無我,而就只是這樣。午餐後,Linda老師講課的時候說,認識自己、明白自己的本質,是我們自己的事。這真是非常好的指導,因為這真的讓我瞭解到這是我自己事,我可以選擇只是平平地過完今天,或是在最後的幾堂課更加努力,而這是我自己的事。所以我決定要非常努力去疑什麼是無我。在某個時間點上,我有星期六晚餐前相似的體驗。我充滿著疑,部份的痛也不見了。這一次,我繼續往前推進,想知道到到什麼是無我。但除了更深地專注在什麼是無我這個問題上,我並沒有任何的見識。然而,最後一堂課結束的時候,我對自己可以深度的專注感到非常開心,而且我全然明白認識自己和自己的本質是我自己的事。現在,我「有」這件事了。
我從禪期最後的討論分享學到,體驗和理論是相反的。我體驗到可以疑而完全沒有痛,這是真的。同樣地,Linda老師告訴我,開悟是一種無法用理論擷取、無法用語言描述的體驗,是你需要為你自己去體驗的事,是你對你自己本性的體驗。我也學會了,在察覺那麼多我的形式的時侯,如何非常專注在疑的問題上。而這使得我更認識我自己。我還學會了,為了要進入疑的主流,我需要在我的種種形式、我的痛、我的分析式的想法、擔憂、恐懼、各種不是疑的想法上去疑。還有,我太專注在痛。我預測痛,並且被如何減緩痛所佔據,而不是,優先專注在疑而不必煩惱痛,如果痛來了就接受它。和這個相關的是,我不應該在種種的我的形式上停留太久,即便發掘這些我很有趣。我應該在痛和這些我之上去疑,並且在認識我的本質「無我」這條道路上繼續前進。最後,認識我的本質是我自己的事,我會在每件事上去疑、去繼續我的參禪。簡單地說,我「只管疑!」**** 查看更多學生分享 ****